时间:2022-11-02
浏览量:1938
小麦肤色、戴着黑框眼镜、时常背着双肩包,杨晓洋很像标准的「理工男」。最初他被人认识是因为「水果猎人」这个身份。寻找水果在他生活中占比很大,他的工作就是发现稀奇古怪的水果、植物。2008年至今,他去过爪哇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等地数不清的森林和植物园,尝过的水果有600多种,见过的植物有3万多种,差不多占世界的十分之一。
文|沙巴
编辑|楚明
封面图|杨晓洋 摄
身份
杨晓洋拥有和水果相关的各种身份:水果猎人、科普作者……他自称已经融入了「一个水果生态圈」。可以说,他是国内对水果理解最透彻的人之一。
小麦肤色、戴着黑框眼镜、时常背着双肩包,杨晓洋很像标准的「理工男」。最初他被人认识是因为「水果猎人」这个身份。寻找水果在他生活中占比很大,他的工作就是发现稀奇古怪的水果、植物。2008年至今,他去过爪哇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等地数不清的森林和植物园,尝过的水果有600多种,见过的植物有3万多种,差不多占世界的十分之一。
如今,给他一个植物,根据它的果实和花朵,基本就能分辨出它是什么。植物的纲、目、科、属、种,在他的脑袋里像一个个抽屉,收放自如。
对于寻找水果,他有一个猎寻清单,根据不同水果的果期来安排行程。有时来回机票1万多,花在买果子上的成本才10块钱。他形容找水果的乐趣就像是「看到一个人心动后,把她追到手」。
随着认识的水果越来越多,他逐渐发现很多水果大多只有一个拉丁学名和当地的土名,却没有中文名,于是他便开始给这些水果用中文命名。现在的他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自然标本馆东南亚植物中文拟名负责人,他拟定的水果名称将会被中科院植物数据库直接收录。
比如,马来西亚有一种水果一直没有正式的中文称呼,当地人叫瓜隆隆。他结合华人圈子的用词习惯,取名南洋橄榄。
作为爱吃又爱钻研的人,他遵循的取名原则是简单好记,又形象生动,「这样大家才会去用」。比如之所以叫米糕果,是因为它的果肉是白的,又糯又甜;豆沙果则更形象,因为吃起来像豆沙。而之前豆沙果被叫文雀西亚木,「听着你压根都不知道这能不能吃」。
当然,他也尽量追求美感,比如他命名过「香波果」、「仙亭吊灯花」、「大杯橄榄」……他取过2000多个植物名字,被众多平台与大众广泛使用。
米糕果图片拍摄者:杨晓洋
最近,让他感到有价值感的一件事是,他在饭桌上遇到一位朋友,对方给他看手机里的一张植物照片——红色的浆果密布在柱形果絮上。照片存了两年,朋友问了很多人,都没人答得出来叫什么。杨晓洋一看,很快说出名字——巴西花烛,原来这也是他命名的。朋友惊叹「算是找对人了」。
对于杨晓洋来说,另一个重要的身份是科普作者。最近这几个月,杨晓洋组织了一支视频团队,用更生动的镜头语言做科普,并入驻了百度百家号。
「观众来自五湖四海」,他意识到自己的表述需要更接地气。拿到镜头下做科普的水果,他要么选择有趣的,「能说出花来」,和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关联。要么小众,大部分人压根没吃过,甚至没听过的果子——这都卡在观众的心坎上。
在做科普作者时,他主动把专业视角调到大众视角。一个水果的知识点大概有100个,他摸索到讲四五个点最合适。比如讲山竹,他会告诉大家山竹有400多种,常吃的只是其中一种,让人们有个总领感受,再从果子特征,讲到防坑指南。此外,他还把水果与生活挂钩,在视频里讲「东南亚很多酒店都不允许带山竹入内,因为山竹壳沾在床单上洗不掉」。
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吃水果,他拍摄之前尽量不会先试吃水果,尽可能把现场的反应保留在镜头前,「大家不在乎你描述的精确度,但在乎你描述时个人的状态反应是不是真实。」他知道,吃水果时,能引发最大的情感共鸣,这也是人类对水果共同的寄托——提供幸福和甜蜜感。
他往年在自媒体上发照片、拍视频都随心所欲,知识点也逮哪儿讲哪儿。如今在百家号做科普后,他很清楚讲到哪里需要深入,会提前把梗埋好。他也更能知道人们到底想了解什么,因为依靠百度搜索大数据,可以发现用户对植物和水果的好奇点,激发了他更多的创作灵感。这为他提供了一个内容创作的新维度。
在百家号视频的评论区,有人会和他探讨水果的科属、味道的层次。还有一个母亲留言说,如果儿子作业完成得不错,就奖励给他看水果猎人的科普视频。
作为一个科普类视频作者,杨晓洋感觉到创作的意义所在,「哪怕是山里的小孩子,如果通过百度看到这些视频,能学到东西,这就有价值。」
热爱
杨晓洋对水果充满着宗教一般的热情。追溯这种情感,或许来自童年时的记忆。他出生在河南农村,外婆经常会把苹果放在老式衣柜里,自己舍不得吃留给他。放久的苹果口感从脆生,到越来越绵。但从秋天到冬天,苹果一直没有间断过。他一直觉得,水果是最美好的东西,带着外婆的爱。
因为是外婆带大,童年很喜欢独处,田地里的花草给了他无穷的快乐。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他观察到老鹳草种子会打卷,后来在书上看到确实如此。
高中毕业后,杨晓洋去新加坡留学,学的专业是精密制造。学业之余,他最喜欢逛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从工程师到水果猎人的转变,起因是一次印尼婆罗洲之行。
100米的婆罗洲热带雨林,他走了1个多小时。那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有1万多种植物。一到那儿,满眼都是繁茂的森林和奇异的物种,好多他只在图片上见过。
领带兰的一个假鳞茎,原本只有豆子那么大,突然变得像鹅卵石大小出现在他眼前。他刚感叹这个太罕见了,往前走,又有一颗更大的。当他信心满满地去相信一件事时,大自然会毫不留情地将那个偏见撕得粉碎。他承认,找寻植物、水果的目的就是想对植物世界一探究竟。
为了开垦土地,印尼的一些地区会大肆焚烧森林,百公里之内,尽是焦土和灰烬,等到草木灰的肥力消耗完毕,就再换个地方接着烧。那年的火特别大,他居住的新加坡市区都遭受严重的雾霾侵袭,这就是当年知名的印尼「烧芭事件」。对于爱惜野生植物的他,这件事无异于给他的胸口重重一击:「太心疼了。」
杨晓洋回忆起来感慨道,「这些生命经历了残酷的自然演化都顽强地活了下来,却因为人类而濒临灭绝,我无法容忍。」杨晓洋决定辞职,抢救植物。回国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决心投入植物引种保育事业。
2013年底,刚回国的时候,朋友送给杨晓洋一本书——《水果猎人》,作者是加拿大人亚当·李斯·格尔纳。虽然书中有些部分是艺术加工,但他发现做「水果猎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他看来,追求甜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的本能,人类永远无法离开水果。
八月瓜 图片拍摄者:杨晓洋
寻找
成为水果猎人后,杨晓洋踏上寻猎之路。茫茫雨林,怎么找到目标水果?他会根据植物标本所记载的位置按图索骥,或者寻求当地人的帮助,但有些果子连向导的祖辈也没见过。
向导时常不靠谱。有次一起上山,向导嫌他拍照的时间太长,就说去前面等他。后来当他走到约定的地点附近,却猛然看到地上有一排野兽的脚印,他站定一想:「苏门答腊岛上的大型猫科动物——苏门答腊虎!」杨晓洋吓得赶紧顺着原路跑下山,却发现向导正在山下悠哉地喝着咖啡。
为了找水果,他还想过一个法子,沉浸在当地水果市场里,和土著水果摊贩搞好关系,由此找到过淡紫色果仁的枇杷芒。
当水果猎人的时间越久,杨晓洋跟水果的关系也越亲密。水果需要他来探寻内核,他也能满足于寻觅和吃到它们的新奇感。
菲律宾五桠果,果子顶部有红色醒目的「胡子」,果肉酸甜开胃。牛奶果切开有漂亮的星星。玉铃蒲桃,每个果子像一个小铃铛,个头不大,是蟹腿味的。
找果子的路上,也有不少有趣的相遇。在马拉西亚找波罗蜜时,他在一棵树下听到奇怪的声音,抬头一看,有许多长尾猕猴坐在树上看他。他正愁怎么摘波罗蜜,有一只猴子从树上丢了一个下来,他捡起来打开一尝,非常甜。他觉得这是猴子大王赏赐的礼物。
有一次杨晓洋在雨林中考察,突然被什么砸中了头,随后他在落叶中找到了蓝色圆形果子,剔除果肉后,就是价值上千的金刚菩提。他原本有带几百粒回去的念头,想到不利于树木生长,最终只带了几粒回去解剖。
起初他把这些经历拿去做演讲、开讲座,但面向的受众面还是太窄。后来,随着社交媒体兴起,他创作的内容图文并茂,互动效果更好,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
杨晓洋渴望更大的科普空间。选择加入百度百家号,他正是看中这个平台的多元和广阔——百度是用户了解世界的窗口,他们习惯于有问题问百度。他在百家号发布的内容,用户可以通过搜索、秒懂百科、信息流等各种渠道获取。比如搜索「什么样的榴莲不要买」时,他的科普视频就会展现在搜索卡片里——知识可以抵达的空间远超想象。
杨晓洋的科普初心在这里得到延续,「真正的科普是没有界限的,希望大部分人的精神世界都能富足。把水果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心里,让他们感受更多生活的阳光。」
中国水果
今年,杨晓洋的寻找重心放在国内。之前他跑遍世界各地,遇上今年的疫情,觉得是机会给自己国家的水果一个交代了。
而入驻百家号短短几个月,就产生数十个播放破百万的视频,也让杨晓洋看到中国网民对水果的热爱。「我吃过很多种水果,我希望把我个人的经历以及对水果的理解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意识到水果、植物的美好,从而提高他们保护植物的欲望。」
杨晓洋在近几个月里从南到北穿越了整个中国。从云南滇西,一路向北抵达东北长白山,他期望传递中国水果文化的心愿终于在百家号的帮助下完成。今年以来,百家号着力打造精品内容,在对杨晓洋的内容分发进行多维度数据挖掘和对他本人的深度访谈后,决定专门为他本人打造一档定制节目《水果猎人杨晓洋》,并联合金牌内容制作团队芒果娱乐操刀制作。这是一档微综艺纪录片,记录了杨晓洋踏上未知之地后所邂逅的水果与风物的探寻之旅,即将在今年国庆节后在百度APP与好看视频上与观众见面。
云南和东北,是水果产地的两个极端,一个是丰富的天堂,一个是冷清之地。此外还有一个中间地带——湖南。仔细追逐着本土的水果,他能感受到水果与当地人的关系。大山孕育的野性贯穿在果子和人身上。
在云南,当他把一捧子胭脂果放到盘子里,一群当地小孩看见后,眼睛里放着光,当场就把果子抓完了,每个人吃得津津有味,「他们在水果跟前的那种本性一下子就出来了」。
水果的个性也很鲜明。他在湘西寻找「八月炸」(一种香蕉口感的水果,8月份成熟时会裂开)时,还不到8月份。他好不容易找到一片果子,几天里一直盯着也没能见到果子炸开。
「水果是不会去迁就人的,永远有自己的性格,不是说你给它烧个香磕个头求个情,它就给你裂开。做自己——这就是水果可爱的地方。」他说,水果的这种个性,也是自己的性格。
9月,杨晓洋又将踏进长白山,寻找中国本土的野生蓝莓和五味子。他形容每次进入山林的感受,「繁茂的森林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出现在眼前的水果是什么」,这一切给了他探索的动力和快乐。
图片拍摄者:杨晓洋
百度App搜索「水果猎人杨晓洋」
关注作者主页获取最新动态
<section style="margin: 0px 16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34, 34, 34); 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pingfang="" hiragino="" sans=""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letter-spacing:="" background-color:="" text-align:="" overflow-wrap:="" break-word="">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7mOGomIFO2ZEstgBhijmOQ